清华大学实践调研团队来凉山了!亲身感受“慢火车”的“和谐之美”
2024-03-04 16:48
举报

2月18日至24日,由清华大学8名学子组成的“青龙跃岭”实践调研队,来到凉山开展实践调研,关注凉山公益扶贫慢火车5633/5634次列车相关运行情况。

据了解,调研小队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、电子工程系、生命科学学院、美术学院等院系,他们最初了解到5633/5634次列车是在自媒体平台上,在“速度至上”的高铁时代,看到视频里不疾不徐的慢火车,觉得特别有意思。

来到凉山,踏上慢火车与乘客交谈,小队成员了解到,慢火车对于当地村民农产品运输销售、外出求学、走亲访友以及旅游出行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另外,在与火车站和车务段工作人员的座谈中得知,铁路相关部门的精准施策、精心服务,是凉山慢火车得以长年正常运行的关键。

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的刘盈祺说:“我们将记录下5633/5634次列车上的人间百态与温暖瞬间,制作成视频发布到新媒体平台,让更多的人了解凉山慢火车的故事,了解凉山这个充满温情的地方。”

走出车站,支队成员对凉山慢火车有了新的理解,意识到慢火车对沿线生产生活的作用,不由感叹:凉山慢火车不仅是沿线各族群众的“赶集车”“求学车”,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“幸福车”。

人文学院日语专业的王璐红谈道:“之前,我对凉山慢火车的印象始终停留在‘扶贫’‘公益’这样的字眼上。当我们踏上这一趟热气腾腾的列车,亲眼见证了各行各业的人与慢火车结下的‘不解之缘’,才真正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。”

凉山慢火车票价低廉,安全方便,与当地产业发展、助学惠农、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,一直以来,为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凉山进入动车时代的今天,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此外,调研小组还对瓦勒拉达村进行了调研走访,并在调研报告中就该村如何加强产业帮扶与就业帮扶、加大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力度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。

图文来源:清华大学“青龙跃岭”实践调研团队、凉山日报 等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